行動裝置選單
最新消息
大樹計畫
藝術中心
愛心園地
活動專區
關於基金會
行動裝置選單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活動集錦
大樹計畫
什麼是大樹計畫
愛心捐款
公益地圖
大樹計畫公益講座
藝術中心
畫廊簡介
展覽訊息
參展藝術家
藝術講堂
展覽申請
愛心園地
志工服務
志工報名
愛心義賣
活動專區
近期活動
活動集錦
關於基金會
緣起與宗旨
組織架構與董事會
榮譽獎項
公益集團年報
公開資訊揭露
代辦公益事項
受託代辦專戶
徵信公告
會員專區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重發驗證信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重發驗證信
回到首頁
畫廊簡介
展覽訊息
參展藝術家
藝術講堂
展覽申請
展覽訊息
SHOW CALENDAR
框之外
李俊仁建築師繪畫創作
李俊仁
自序/李俊仁 2023
從小就受塗鴨,中學遇上一個很特別的美術老師,當時理工組學生不上美術課,但是一個學期要交四張畫,隨你畫。我得了高分,從此就知道畫畫可以自己亂畫。老師不教反而好。我因為知道建築系要上繪畫課,所以大學就選了建築系。在學中受過郭柏川先生嚴格的學院訓練。當時正值六十年代末期,現代藝術風起雲湧,五月畫會和東方畫會搖旗吶喊,我也受到感染。在課業之外,我們美術社的同學在學校辦了一個離經叛道的畫展,叫「畫非畫展」。作品光怪陸離,引起了軒然大波。
畢業後投入建築職業生涯,三十歲開業做建築師業務,也在各大學持續兼課教書。業務繁忙,畫畫就擱在一邊了。一直到五十歲那年,因緣際會認識了台藝大教授林偉民老師。從此亦師亦友,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情誼。他是個好老師,我不是個好學生,有時候還故意做個壞學生,但卻是一個用功的壞學生。和林老師從早期的寫生速寫到後來在淡水畫室大號的油畫。林老師以一種無法之法,提供了寬濶的視野和無窮的可能性。我覺得這才是真的好老師。我一邊想一邊畫,在他的引領下,我試著畫出了自己的畫!
五十歲重拾畫筆以後,認識了很多前輩畫家。以一個業餘畫家的身份,參加了建築師畫會、星期日畫會和北岸畫會。雖然彼此觀念不同畫風各異,但和畫友們煮酒論劍,切磋琢磨,豐富了我的藝術心靈,非常感謝這些一路相伴的畫友。
今天在這裏舉辦個展,包括個人五十歲重拾畫筆以來的速寫及油畫作品,取名「框之外」。這名稱有多重意義。首先現實生活就是一個框,限制了我們的起居和作息。畫畫就是在限制之外,尋找另外的出口,作為現實生活的一種解放。第二個框是職業的框,建築師長期的職業生涯,受到專業思考的強烈限制,因此想在建築的框之外,另外尋找一種可以自由揮灑而不受限制的空間。但是當進入繪畫的世界才發現畫布原來又是一個更為嚴格的框,難度遠比建築還要高。建築是三度空間,是可度量的。繪畫雖然是兩度空間,卻是不可度量的。做建築設計固然有很多限制,但是做不好可以有很多藉口。繪畫雖然只有兩度空間,但是它的框卻是框外有框,無邊無際的框,充滿了無窮的可能性。它不斷的逼你作選擇,舉凡題材、媒材、風格,在在都是限制。我觀察現代藝術的發展,發現藝術有三個要件,即個人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繪畫對我而言是形與色的合成,通過觀念的操作,將空間解碼,再將符號重組,然後回歸形色。我不尋求統一的風格,而是希望在每一幅畫裏面都能注入個人的觀念與經驗。
這次展出的作品有三個部分。第一部份「當下的風景」是速寫。從早期跟著林偉民老師結伴寫生,和陳銀輝老師出國旅遊,後來參加建築師畫會和劉文煒老師郊遊寫生,以及星期日畫會的例行活動。這個部分是我繪畫之路尋找自我的初階。第二部分「再現的風景」則是小號的油畫。這時期的摸索在寫實的自我詮釋,試圖在符號之外尋找解構與重組的可能性。第三部分「心中的風景」則是近年在淡水畫室及自家畫室開始大號油畫的創作。作品逐漸趨向抽象構成,試圖將個人理念注入作品之中,發展出繪畫語言的諸多可能性。
所以說框外有框,無窮無盡的框。突破了生活的框,又突破了建築的框,卻跳進了繪畫的框。掙扎了二十多年,才發現框外有框,無邊無際的框。我想就這樣認了吧!今天開這個畫展是個人試圖突破框框的一個嘗試性的總結,同時也可以說某種意義上是在框內臣服,而如是對大眾所做的一個無奈的宣告!
回列表頁